之江文化中心29日14点亮相!其中的两大馆今晚就能预约

来源:腾讯网时间:2023-08-27 22:49:41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李蔚 马黎 宋浩 郭楠

刚刚,之江文化中心微信公号发布信息称,2023年8月29日14:00,中心即将正式面向社会开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集聚着浙江图书馆馆之江馆、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浙江文学馆、之江文化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的“四馆一中心”硕大能量场,之江文化中心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的全新文化地标和“文化浙江”的金名片。

之江文化中心效果图

和记者一样,不少市民对“四大馆一中心”期待已久。

杭州的文博爱好者慧玲今晚已经迫不及待去探馆了,并很快在朋友圈发表了观后感:“浙博新开12展招牌已经挂出来了。我最喜欢的浙图,看到它的自修与阅读环境~太赞了,敞开式书籍和各种舒适座位,还有自修的桌子,太赞了!自带一壶茶我能坐一天!在“之江慢生活”文创集市商展还发现了各种浙江著名的非遗食物!食摊!馄饨,年糕,麻糍,面条,饼,各种各种美食,真是浙版的‘银泰地下茶马花街’……”

图片来自读者慧玲

四馆一中心官宣后,同样激动的还有浙江省博物馆吴越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筹)副主任魏祝挺,今晚一连剧透了好几波,“29日下午2点半,我在浙江一万年-吴越胜览单元(2楼通史B展厅)公益导览。想来听的可以约。”

确实,毕竟期待了这么久,之江文化中心神秘面纱大家都想先睹为快。

潮新闻记者尝试后发现,目前,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已开放预约通道,浙江省图书馆之江馆不需要预约,浙江文学馆还没开放预约。

浙江省博物馆预约入口

目前,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可预约9月1日前的参观门票,每天限量2000张。记者刚才轻松预约成功开馆当天下午2点后的门票——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也已开放预约。

小陈家住之江文化中心附近,近一个月晚上散步,隔三岔五就会沿着之江文化中心的周边蹓跶。他早就注意到内部一片灯火通明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似乎早已准备就绪,一楼、三楼似乎都有“庞然大物”,让他心痒不已。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预约入口

晚上,他试着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搜寻了公众号,果然有了!

公众号下的消息和服务栏,还没有任何内容,但是简介非常诱人:中国首座大型区域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一座活态的、温情的、流动的、无界的、具有未来生命力的展馆……小陈点进了“发消息”,跳出的页面上,是“正在开发中,敬请期待……”但他不死心,点击底栏的“GO非遗”后,惊喜发现跳出了预约服务。从27日,28日一路点过去,29日跳出了“进馆时间14:00~16:30”。小陈同意获取个人信息后,显示预约成功,查看预约后,马上显示了他的名字、参观日期、时段和人数,以及扫码进馆/取消预约的选项。他得意地晒了一下朋友圈,“不知道我是抢到了沙发,还是板凳,但是前100名肯定有我。”

浙江省文学馆暂未开放入馆预约

截至发稿时,浙江文学馆暂未开放预约。

之江文化中心落户的杭州转塘地区向来被认为是秦置钱唐县城遗址最有可能的所在地之一。一条之江,孕育了钱塘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至明清时期,浙江已成为中国商业、文化与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浙江图书馆室内效果图

总建筑面积约为85000平方米的浙图之江新馆,将作为浙江图书馆主馆进行使用。新馆开设了多个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兼具传统和现代的主题阅读空间。如集藏书、阅读推广、观赏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之殿,书籍环绕四周,层层叠叠延伸至穹顶,展现知识殿堂的浩瀚无垠;提供国画、书法、建筑园林、室内装潢、摄影等艺术文献,集查阅、休憩、学习为一体的的“文山艺海”——艺术阅览区;包含影印精装古籍和影印线装书阅览、缩微胶片阅览、普通历史文献阅览和善本古籍阅览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古籍阅览区;提供青少年数字动态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少儿光影阅读星球,引领孩子们探索未知领域的书之迷宫等等;地下一层还配备多功能报告厅、剧场、临时展厅和影音视听区。“智慧互联,资源共享”是浙图新馆服务的最大特色,旨在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和建设,也敞开大门迎接各类社会团体,将琳琅满目的活动纳入图书馆内。

浙江省博物馆室内效果图

因馆区搬迁,陪伴杭州人十四年的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于2023年5月4日正式闭馆。此前,武林馆区憾于体量有限,十万余件珍贵藏品只能陈放于库房里难见“天日”。而在之江新馆,浙博则成为“四大馆”中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一座场馆,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定位为浙江历史文化的展示窗口,指导、引领区域公共博物馆建设和交流。

在浙博新馆,文物终于享有接近完美的保存条件:专门辟出的藏品技术保护专区,拥有近40间实验室、修复室、文保处理室以及专门为大型出土文物规划的前期处理室与冷冻脱水室。浙博之江新馆展览策划以“思想高度、学术深度、人文温度”为原则,构建了“159”多样化的展览体系。《浙江一万年》通史陈列,用考古成果和文物构建浙江宏大的历史,突出浙江历史的高光亮点;5个浙江文化专题陈列,从青瓷文化、海洋文化、宋韵文化、书画文脉和名人文化等具体视角讲述历史,从时代的切面和缩影昭示文明的旅痕,彰显浙江的辉煌历史与精神文脉。9个功能拓展和体验陈列,既具有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特点,又兼备科技感和体验感。临展厅则用于海内外各种主题展览使用,既讲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也让参观者得以在杭州看见亚洲,进而看见世界。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效果图

建筑总面积35000平方米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定位为以科学化保护、高质量研究、多维度传承、创新型服务为主要任务,展示灿若星河的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围绕保存保护、传承传播、展示展演、教育研究、创意研发等五大功能开展建设,打造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为支持非遗馆建设,自2017年11月至今,浙江省内总计47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向非遗馆自愿捐赠64件(套)珍贵作品。

非遗馆内,十分亮眼的大戏台运用浙江传统营造技艺搭建,既是展品,也是传统戏剧展示的舞台,对外则成为非遗馆乃至之江文化中心的视觉地标,被称为“非遗之眼”。从路边经过的人们,远远地就能看到。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省非遗馆的落脚地回到“生活”这一核心。在此处,目之所及皆为中国人特有的时空观,试图容纳无形的、活态的、在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是,每一个角落都可触摸生活的痕迹,每一处设施都可品咂生活的滋味。再没有冰冷僵硬的蜡像,旧时生活场景将被充满诗意地活态还原。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每一步,都在印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表述:所谓非遗,保护的就是人类文明存续发展历程中的那些生活、生产方式。以有限展无限,弄潮之江与时代回响,在之江文化中心,关于“非遗”的想象空间远不止于此……

浙江文学馆室内效果图

文学是人类共同的故乡。为了这个“故乡”,为使沈约、骆宾王、贺知章、钱起、张志和、孟郊、罗隐、林逋、周邦彦、陆游、朱淑真、周密、高则诚、宋濂、刘伯温、于谦、王阳明、黄宗羲、李渔、朱彝尊、洪升、厉鹗、全祖望、袁枚、龚自珍、王国维、鲁迅、茅盾、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朱自清、俞平伯、夏承焘、夏衍、柔石、冯雪峰、戴望舒、邵洵美、艾青、殷夫、穆旦、高阳、金庸、三毛、余秋雨、王旭烽、余华、麦家等自南朝到今天的浙江籍“写作者”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建设一个省级文学馆,成为了浙江文学界几代人的梦想。早在2002年,浙江省作家协会就正式提出申请,希望建造一个复合多元的文学馆。2008年,浙江省文学馆正式立项。2012年—2013年间,浙江省文学馆选址之江。

2019年2月28日,浙江省文学馆开工,占地11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地上七层、地下两层),是规模仅次于中国现代文学馆(25000平方米)的国内单体文学馆建筑,定位为集文献保存、文学产业基地、展览、资料档案于一体的综合省级文学场馆。浙江文学馆展陈面积7002平方米,以“文学点亮人生”为主题,共设9个展厅(含6个主题展厅和3个临展厅)。负1层到3层主要展示浙江从古至今的文学成就,依次为“文存”、“文脉”、“文运”和“文坛”主题,4层聚焦“文学生活”,5层聚焦“文学教育”,大型阶梯教室可以举办校园课本剧展演,也开设琴棋书画等通识教育;6层聚焦“国际文学交流”,设置5个茶座式沙龙区,1个可容纳50人的小剧场;7层主题为“文学创作”,为各驻馆作家提供工作坊。△ 浙江文学馆室内效果图浙江文学馆不仅展示浙江古往今来的非凡文学成就,也不定期开设文学脱口秀,展示古代诗路装置,更有经典作品场景的戏剧还原。面向公众,“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展览”的浙江文学馆属于每一个人,也盼望每一个游子都能在此回望文学之乡、展望文学远途。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