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银行体系负债成本走高是此次存款利率下调的直接原因
今年以来存款定期化进一步加剧,长期限存款占比提升。2023年开年以来,经济呈现“弱复苏”势头,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偏低,居民与企业存款均继续呈现明显的定期化特征。同时,近一段时间市场利率整体明显下降,导致存款人倾向于选择期限更长的定期存款锁定高利率,推动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截至4月末,定期存款占境内存款的比重为53.2%,较年初提升2.1个百分点。相应的,近年来上市银行1~5Y存款占比持续走高,存款端平均久期由2019年末的7.3M升至2022年末的9M。对大型国有银行而言,因核心负债占比更高,受存款定期化拖累更为明显。
核心存款长端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市场利率,存款定期化背景下调整必要性增强。在利率自律机制约束下,当前大型银行和其他银行执行的定期存款报价上限分别为+40和+65bp。同时,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背景下,当前一般性存款利率曲线在中长端(2Y及以上)考虑自律机制上限后,价格水平显著高于对应期限的市场利率,存款收益率曲线更加陡峭。长端核心负债成本偏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企业而言,由于大型企业融资成本已显著走低,甚至低至2%左右,这与中长端一般存款定价存在倒挂,可能存在资金套利空间;第二,在存款定期化加剧背景下,继续激励长期存款增加,推高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可能削弱前期控制存款短端利率对银行体系综合负债成本带来的改善效果。
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加大了银行息差压力,银行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在存款定期化推升负债成本的同时,贷款需求走弱压制新发生贷款定价,滚动重定价因素对存量贷款利率压制仍在。在资产负债两端共同挤压之下,银行体系NIM持续收窄,23Q1大型银行、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较录得1.69%、1.74%,较年初大幅下降21、17bp。当前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承压,需要银行体系进一步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稳定净利息收入水平,增强银行体系可持续经营能力及抗风险能力。本次下调部分期限品种存款挂牌利率,是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状况的市场化行为,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持续有效发挥。
二、测算本次存款挂牌降息改善国股银行息差3.3bp,国有行受益明显
本次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对零售存款影响最为直接,其实际付息率水平将受到等幅度影响;对未执行挂牌利率的议价存款,取决于银行与客户的沟通协调情况等因素,在本轮降息中受影响程度或相对较小。考虑到此次六大行存款利率调整后,后续股份行很可能较快跟随下调,我们基于国股银行2022年末流动性风险报表,对存款利率下调影响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国股行综合负债成本将改善3.7bp,息差改善3.3bp;分银行类型看,国有行、股份行综合负债成本分别改善4bp、2.6bp,息差分别提升3.6、2.4bp,国有行因核心负债占比高而相对更加受益。
三、存款利率下调后若干影响
第一,大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可能将再次带动中小银行逐步跟随下调;第二,伴随金融债储架发行等制度落地,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能力增强,长端核心负债利率下调将加快驱动收益率曲线融合;第三,存款“再降息”为LPR报价下调提供缓冲垫,未来不排除择机启动MLF降息。第四,存款与居民投资理财存在“跷跷板”效应,存款“再降息”可能推动居民货币贮藏行为的边际变化。
风险提示:经济进一步承压,存款成本管控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文章来源:光大证券研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