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河、除笼、清网……崇明这200余名生态警长守护生态屏障

来源:东方网时间:2023-02-23 09:49:07

东方网2月23日消息:“电捕鱼”“地笼”等非法捕捞如何遏制?树林中被网困住的鸟儿怎么解救?河道内的白色塑料垃圾怎么处治理?在创建世界级生态岛过程中,崇明警方从原先的“河道警长制”到现在的“生态警长制”,不断积极探索打造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生态警务机制,筑牢崇明乃至上海的生态屏障,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名列全市前列。


(资料图片)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今年以来,崇明公安和群众联合救助游隼、苍鹰、大鲵等国家保护动物共12只(条),非法捕捞、非法狩猎保持“零发案”。

聚焦河流  破除水中禁锢

“老吴,你看河底有一条地笼,我们把它清除掉。”2月19日,初春的早上,横沙派出所生态警长孙辉带领同事共同驾驶警用摩托和灜洲义警开展早间的巡河工作,不一会儿,一条8米长的地笼被拉上了岸,还好是一条废弃的地笼。

“地笼对野生鱼虾的破坏性很大,而且沉在水底不易被发现,这几年经过不断的宣传和实地巡查,辖区河道里的网具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孙辉介绍。

推行生态警长制以来,生态警长孙辉和义警们每周要对辖区的河道全覆盖检查一遍。崇明公安有类似孙辉这样的生态警长232名,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他们,守护着全区17256条、总长10600.78公里的河道,守护着河水中的平安。

“我们在社区里必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巡河,这个制度化运转机制已经刻在了骨子里,每天我们都有巡河的任务,不去河沟边走一圈、查看一番,就像丢了什么。”这是崇明各派出所生态警长们感受最深的变化。

“辖区的河道很多,要仔细检查河道。”一大早,新村派出所召开晨会,所长施峰松正在布置一天的工作。当日下午,派出所视频巡逻发现,在辖区一界河内有人非法捕捞。生态警长立即赶赴现场,而由走访、电话、网上微信警务室平台、实地驻村居委警务室等形成的河道水域打防网络体系快速反应,配合民警在十几分钟之内迅速抓获两名非法捕捞水产品的犯罪嫌疑人。群防群治在打击防范非法捕捞案中彰显效力。

聚焦树林  清理林间羁绊

“湿地公园附近有一只大雁的脚被缠住了,你们来看一下吧!”接警后,东滩湿地治安派出所副所长朱士杰赶到现场,将受伤大雁送到野生动物保护中心治疗。2021年,崇明分局依托东滩湿地治安派出所,建立上海首家生态警务室,立足东滩、面向全区,全力打击防范破坏野生动物(陆生类)资源违法犯罪。

当年,各派出所统一行动,在辖区开展“清网”工作,生态警长会同村居干部到各林区包片检查清理粘鸟网。崇明不但沟渠多,所种树林也多。长江派出所生态警长陆赛赛介绍,此前曾清理出100多张网以及被粘在网上的鸟,清网工作很有必要。

“派出所民警每月都会安计划对辖区内的树林进行检查,进农村向居民宣传摒弃狩猎、食用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朱士杰向记者透露,曾经在一户农民家中的冰箱里搜查出来麻雀冻品56只,据交代,这些麻雀冻品是被用来供应农家乐,作为游客的餐桌野味,当时,该非法狩猎利益链的6名涉案人员全部依法处理。

聚焦生态  加强机制建设

在生态警长制氛围带动下,各派出所生态警长根据实际情况,以“绣花精神”不断细化工作机制。堡镇派出所制作并放置河道警长公示牌,并标注二维码。市民可扫描二维码进入派出所网上警务室进行浏览,对河道内发生的违法情况可进行举报,以此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打击破坏河道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活动。

港西、竖新等派出所根据警情和排摸线索,对辖区具有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的重点人员进行了细致排摸,建立动态管控机制,为日后的查处奠定基础。

城桥、陈家镇、长兴、横沙等派出所不断优化实地巡逻和视频巡逻机制,一旦发现非法捕捞、非法狩猎违法犯罪情况及时查处。各派出所推进24小时河道巡查制度高效运转,织起鹰眼天网,在斩断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链方面不断展现创新机制优势。

如今,这些工作机制都已经上升为分局层面的生态警务机制。同时,崇明公安主动加强与市铁路运输检察院、市铁路运输法院等单位沟通协商,并与市铁路运输检察院建立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合作联席会议,完善生态环境案件入刑标准、法律适用、证据标准,提升案件办理速度和质量。

同时,崇明警方还跨前一步,强化协同作战机制建设,先后与海警、渔政、海事、水务、环保、市场监管等涉水执法单位,建立了以“联勤、联治、联防”为主要内容的全天候响应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及工作责任“捆绑链”,健全完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切实强化行刑衔接,实现勤务联动、装备共享、信息互通、协作配合,提高综合执法效率。

下一步,崇明警方还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警务”建设,打响“生态警务”品牌,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的效能,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力争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